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典雅、音色柔美,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擅于表示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含蓄朦胧的美感。葫芦丝发出的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
演奏型葫芦丝通常采用竹和造型各异的天然葫芦,外表烙画。制作葫芦丝的竹材料不同调选择适当的厚度和密度,音色会更美。火烤过的竹子不易生虫,开裂、光泽度也好,越用越亮。主附管音可调音,可对音高作细微调整。葫芦丝的整体音量大,吐音灵敏度好,低音区到高音区吹奏气息过度平稳,低音浑厚发音纯正有力,葫芦丝外观优雅大方,精致但不显花俏。葫芦丝竹管精致纯手工浮雕工艺,葫芦纯手工雕刻工艺。
葫芦丝按调来分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
高音:小D调、小E调、小F调等,音色特点:清澈明亮,透明如水,演奏的曲目例如:《竹林深处》、《金色的孔雀》、《勐养江畔》、《赶摆》等。
中音:C调、A调、降B调等,音色特点:柔和平缓,甜美悦耳,演奏曲目如:《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等。
低音:G调、大降B调、大E调、降E调、大C调、大F调、大D调等,音色特点:深沉浑厚,韵味悠长,演奏的曲目如:《竹楼情歌》、《牧歌》、《山寨情歌》《古歌》《侗乡之夜》、《月朦胧,鸟朦胧》、《渔歌》等曲子。
每个调的葫芦丝都有它的音色特点,只要吹好了,都一样好听,各有韵味。初、高中以下的朋友如果是第一次学习葫芦丝,建议可以选择葫芦丝的C调,孔距适中,相对而言,好按孔些,手指比较灵活控制。C调葫芦丝的音高于降B调音,较单纯高亮些。降B调葫芦丝的音低一点,外型也偏大一点,比较大方些,C调葫芦丝要相对小巧些。降B调葫芦丝的孔距比较适合成人的手指,C调的二三孔距离有点近,开始可能会感觉有点影响吹奏的灵活性,不过,习惯就好了。C调与降B调的示范曲也比较多。建议大家可以从常规调入手,再到其它各调的葫芦丝进行学习。
挑选葫芦丝应注意几点:1.音、调准程度,特别是低音3和低音5;2.是高音区明亮、无杂音,中音区无沙音;3.是主、副管音要协调;4.外观无开裂、破损;5.一般几天没吹的葫芦丝,在乐器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刚开始吹要用点力,吹上一会,音色会变圆润些,吹着也轻松些。
葫芦丝不仅渗透几百年的民族文化内涵,并有着鲜明的地主特色及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无论是音色,还是外部构造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和机关团体,都将葫芦丝作为礼物馈赠给亲朋好友和过道而来的客人。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和英国首相 沙切尔夫人到昆明访问,云南省政府把哏德全制作的葫芦丝和葫芦丝音乐光碟作为云南省特色礼品赠送经贵宾。
(一)葫芦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艺术风格
葫芦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民族文化特色成为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一枝独秀、响誉世界。葫芦丝音色之 “柔 ”与 “美 ”,时而圆润多情,时而缠绵悠远,时而婉转明快,像清纯的小溪,像多情的凤尾竹,像绵延不断的江水 ……,描绘出一幅幅柔、美、静、纯的傣家生活画面。细腻纤柔,亘古情长,深刻地刻画出被人民称为 “水一样的民族 ”的傣族人民的性格,浸透着深厚的傣族文化内涵。
另外,葫芦丝在演奏技巧上的 “虚指颤音 ”、 “腹颤音 ”、 “打音 ”、 “迭音 ”、 “滑音 ”、 “循环换气 ”等一系列的特殊技巧,能将不同的主题、体裁、意境、情感的乐曲演奏得淋漓尽致,如演奏葫芦丝著名乐曲《竹林深处》前两小节 2 5——5 2 | 2 3- - |其中第二小节的 “3”音就要用虚指颤音来演奏,是根据民间风格的要求来运用的。打音的手指不能打太快、太实,要使其产生似弦乐揉弦时的颤音效果,将浓郁的傣族韵味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塑造出傣族青年们在温柔、宁静的竹林深处,含羞多情,欲言又止的音乐意象。外地专业或业余的演奏者所演奏的乐曲虽然表现得非常熟练,但与当地土生土长的民间演奏骨干们相比起来,在把握乐曲的地方风韵、表现民族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差别。这是因为本地的人自小受到当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并体现出浓厚的本土气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民族个性决定了演奏时不是刻意的去模仿,而是从心里自然流露出的与生俱来的一种深切感受。
梁河县古老的葫芦丝民间乐曲《幸筚班陶》融载了葫芦丝起源的古老传说故事,乐曲古朴,悠远缠绵的与葫芦丝的民族音乐的旋律韵味迥然不同。这首古调需要采用特殊的 “循环换气 ”技巧,一气呵成,似吐非吐、似连非连、跌宕起伏,如泣如诉,凄婉动人。因情、因境的不同,其旋律和韵味都会随之变化。一般学习者很难掌握,一是要求演奏技巧高,二要具备民族性格和丰富的生活阅力才能表现出其民族韵味和变化的情感与意境。目前只有梁河境内的傣族聚居区还流传着这首曲调。在勐养镇的 50岁以上的老人多数还能吹奏这首古调,他们用的葫芦丝是传统的未经改良过的葫芦丝,现已有为数不多的年轻人基本掌握传承下来。葫芦丝民间乐调 “幸筚班陶 ”是梁河葫芦文化艺术的创世叙事曲,是梁河葫芦丝文化艺术的精髓。
葫芦丝文化艺术还交融了民族思想的神奇之美。葫芦丝在傣族民间有一种特殊说法 “竹子象征男性,葫芦象征女性 ”。葫芦丝由 “葫芦 ”与 “竹子 ”组合,紧密相连。意为: “夫妻相亲相爱,家庭和睦,生活无灾无祸 ”。
(二)葫芦丝有古朴别致的外形构造
葫芦丝的外型构造别具特色,具有观赏性,并蕴涵傣族传统文化,可以从葫芦文化解读傣族文化。葫芦的外壳光滑、皮质坚硬、易于雕琢,有着千个不同的天然迷人形状和别样的天然颜色,有竹叶黄,有核兆褐或两者深浅相间,形成千种不同的天然图案,再配上深紫色的三根紫竹管,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自然风味,附人一份置身大自然的宁静心情。你还可以在葫芦上展现自身才华,可以赋诗、作画,买葫芦送朋友可以刻赠言、祝福语,传达内心情感。总之葫芦丝的外形美任由你构筑。在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过程中,要着力挖掘其民族文化内涵,使之再次成为 “传情 ”的纽带,发挥 “传情达意 ”的功能。
葫芦丝的外形构造与葫芦丝起源的故事传说紧密相扣。是葫芦丝的产生孕育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还是凄美的爱情故事诞生了葫芦丝,已是一个永远的迷。
(三)葫芦丝有特殊的艺术功能
葫芦丝除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外,还有着其它的一些特殊艺术功能。
① 修身养性,平心静气的保健功能。梁河勐养的傣族老人们说: “累了,想发火了和心烦难安,拿出葫芦丝来吹奏一曲,就能消除在葫芦丝音乐中。当受到人们的称赞心里美滋滋的,再看看媳妇害羞的表情,回忆起年轻时的恋爱,就什么烦恼事没有了 ”。原昆明市文化馆党委书记、原文化馆馆长离休干部 刘洁老师,对我们介绍了他学习葫芦丝的体会。 “自从我学习葫芦丝后, ‘吹 ’好了几年来的老毛病,以前的心悸、烦燥、失眠、感情容易激动等易现毛病如今都脱身了 ”。吹奏葫芦丝时手指欢快的运动,气息远用及优美的音乐调养正好符合《皇帝内经》中所记载的 “恬胆虚气、气文从来,精神内守,病无安祥 ”的养身之道。吹奏葫芦丝是精、气、神三者的结合,达到了中华医学上称的 “气养血、血生精 ”的要求。可见,葫芦丝的吹奏及它优美的音色可以调节情感,消除疲劳,消除愁苦、郁闷的心情,让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确实可以达到修身养性,平心静气的功效。
②审美教育功能。葫芦丝文化艺术能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感人,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之情。通过学习葫芦丝可以改善一个人的性情,增进人的情感交流。在集体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团结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表达意识,一些懒惰的、自我封闭的不良习性无形中就会得到改正。人们通过赏析或学习吹奏葫芦丝也同时学习和继承了这一古老文化艺术的文化内涵,当听到悠悠的《竹林深处》,人们就能感受到傣族温柔多情的民族性格。当听到哏德全创作和演奏的《勐养江畔》、《金秋月下》以及梁河世代传承的《幸筚班陶》无不使人们心中升腾起 “爱祖国、爱家乡 ”的自豪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