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县的葫芦丝文化艺术不是无基石的高楼大厦,而是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来,由无数的人民群众和葫芦丝文化艺术的爱好者,不断的钻研和探索,一个基石、一个基石的,一辈接一辈的累建起来。历代来梁河有很多很多的人为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梁河葫芦丝艺术的发展和弘扬做着锲而不舍的追求和努力。老一辈的人们有很多我们已无法查证,而且为葫芦丝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无数,无法一一进行介绍。下面仅是对在葫芦丝文化艺术发展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民间艺人和有着较高知名度的专业人士进行介绍。
民间艺人介绍
冯绍兴,男,傣族,生于1945年,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人,2001年初云南省文化厅授予民族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冯绍兴被当地群众称为“筚朗道撒那弄”(意为葫芦丝的大师父),是名人“葫芦丝王子”哏德全的启蒙老师。冯绍兴15岁学会制作和吹奏葫芦丝,为扩大葫芦丝的音域,增加葫芦丝的音色,曾作出过探索和改进。25岁时,所做的葫芦丝在勐养家已小有名气,畅销州内外,销售量逐年增长。2004年,制作销售葫芦丝500多支。2002年,由梁河县文体局推荐其参加德宏州举办的农村文艺汇演活动,荣获葫芦丝演奏一等奖。他的后辈都在其影响下,爱上了葫芦丝并传承下了葫芦丝制作和演奏技艺(图16)。他的儿子冯怀利,现年32岁,已单独“出师”制作和演奏,多次参加各级举办的文艺演出活动;外孙女雷团英(13岁),孙子冯组全(10岁)、冯祖成(9岁)也已基本掌握了葫芦丝吹奏技艺,已能表演两首、三首曲子,就边两岁半的孙子冯祖兴一听到葫芦丝声,也颇有模样的摆弄姿势,“演奏”一番。
莫安荣,男,傣族,生于1954年,梁河县勐养镇芒轩村芒岗人。2002年被省文化厅评为民族民间艺人荣誉称号。莫安荣15岁开始学习葫芦丝吹奏,文革期间曾冒着被批斗的危险偷偷的藏起了心爱的葫芦丝,直到1998年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受到重视才重新演奏葫芦丝。莫安荣自豪的带些羞怯的对我们说:“我的媳妇就是用葫芦丝‘串’来的,以前我家穷得叮当响,如果没有葫芦丝,我根本找不到媳妇”。莫安荣使用的葫芦丝很特别,是民间传承的音列不正规、孔距均等的葫芦丝,葫芦直径约为30厘米,主管孔距为10厘米。莫安荣曾多次受到云南省电视台和其它慕名而来的人的采访和录音,曾多次被邀请参加各级举办的各种庆典活动表演葫芦丝。现在是勐养镇葫芦丝业余演出队——古调队的骨干队员。
杜德光,男,傣族,生于1971年,梁河县勐养镇芒蚌村户养人。杜德光生长在葫芦丝文化的繁衍地――勐养,自小耳濡目染,迷恋上了葫芦丝。1989年,他利用空余时间向哏德全请教学习葫芦丝的吹奏技巧。1994年,又拜芒蚌村的老人沙永明(沙永明,男,傣族,生于1931年,以精湛的葫芦丝制作技艺和吹奏技艺名扬当地,现已故)为师,学习葫芦丝的制作技术。1997年杜德光走上了以葫芦丝为伴的人生历程,曾先后到瑞丽、缅甸木姐、南坎交流演出,销售葫芦丝。1999年昆明举办世博会,他又闯到昆明租摊零售葫芦丝。两三年后搞起了葫芦丝工作坊、专门制作、批发、零售葫芦丝,主要销往西双版纳、湖北、湖南、四川、上海、北京等地。制作葫芦丝销售已成为他们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钱有周,男,傣族,生于1949年,家住芒东镇罗岗村。钱有周从小受葫芦丝文化的熏陶,15岁就会吹奏和制作葫芦丝,如今他的葫芦丝制作技艺和吹奏技艺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他家里总是非常热闹,有来向他学习葫芦丝吹奏和制作技艺的村民,也有三五成群的村民集聚到他家让他表演葫芦丝。而且每当地方政府和村寨开展文艺活动时总要邀请他去表演一曲葫芦丝。钱有周制作葫芦丝40年来,制作技艺日趋娴熟,葫芦丝销售量逐渐增多,2004年,钱有周共制作销售葫芦丝300多支。
专业人士介绍
傣族演奏家龚全国
龚全国1950年出生,男,傣族,德宏梁河县芒东镇那勐人。1972年参加梁河县文工队。1973年进入德宏州民族歌舞团。在1979年云南省创作节目调演中,他的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震动了春城舞台,令外国朋友赞口不绝。
从1980年开始,他那美妙动听的葫芦丝旋律,飘出云岭高原,飘向全国,走向世界,为祖国争得了荣誉。198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荣获葫芦丝演奏优秀表演奖。1982年在全国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中荣获葫芦丝、象脚鼓表演一等奖。1983年,被国家民委、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傣族青年葫芦丝演奏家”,同时参加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家演出团赴内蒙、宁夏、青海、广东等地演出,所到之处,皆受欢迎。1984~1986年曾两度赴日本访问演出,所演奏的代表曲目《竹林深处》、《德宏美》,被日本广播电台列为专题节目播放。1987年到云南艺术学院深造,两年学习期间撰写的《浅谈葫芦丝的演奏艺术》论文,受到了好评。近两年来,他又相继改革成功德宏傣族民间乐器金角琴(牛角琴)、象脚鼓琴、链琴等。1991年4月赴泰国演出中,金角琴、葫芦丝,还有德宏景颇族民间乐器吐良的演奏,深受泰国人民欢迎。1991年中秋节,在参加香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节”演出期间,他一人便独奏了4种民族乐器,使香港观众耳目一新,高度评价。他不但能演奏,且多数独奏曲皆为自己所创作。其所创作的代表曲目有:葫芦丝独奏《竹林深处》(与人合作)、《德宏美》、《十二马》、《晚霞》、《进新房》、《心里话》;象脚鼓琴独奏《赶摆之夜》;金角琴独奏《泼水节》、《石林曲》;吐良独奏《守包谷》;竹筒琴独奏《童年》;锥琴独奏《小河边》等。
傣族葫芦丝作曲家龚加铭
龚加铭,男,傣族,生于1950年,梁河县遮岛镇人,二级作曲家,龚加铭自动受当地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爱好器乐演奏。龚加铭1996年参加梁河县文工队,1984年任梁河县文工队队长,1987年调入德宏州剧团。在梁河工作期间,
他大量收集了民间文化素材创作,在葫芦丝独奏作品创作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曾创作了葫芦丝独奏曲《银泡下的刀光》(景颇族)、《节日的德昂山》(德昂族)、《可爱的小象》(少儿乐曲)等大量作品。其中:1979年在梁河期间创作的《节日德昂山》成为葫芦丝演奏者们的保留曲目,其业绩被收入了《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录》中。
葫芦丝王子 哏德全
哏德全,男,傣族,1958年出生于梁河县勐养镇帮盖村。哏德全生长于葫芦丝文化的沃土,从小就受到葫芦艺术熏陶,他年少时就从师于祖父、舅舅学习葫芦丝的演奏和制作,青年时一边在糖厂工作一边虚心向县、州、省内的专业文艺工作者求教,吸收各方面知识营养。凭着对葫芦丝艺术的热爱,他潜心钻研制作与演奏技巧,初步对制作步骤做了规范,并在葫芦丝调类的分规和葫芦丝音域的扩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哏德全在发展葫芦丝文化艺术中作出的主要贡献有:①规范了葫芦丝的制作,不断改良和创新了葫芦丝调类的分归和音域的扩展,总结出了一套规范化制作葫芦丝的经验。如制作各种调类的葫芦丝C调和D调需要多长的主管、副管,多大直径的葫芦,主管的粗细,主管的音孔间距及制作的音高等都作了批配和界定。他把葫芦丝的高音类分为小G调、小F调、小bE调、小C调、小D调;中音类分为:bB调、A调;低音类分为:大G调、大F调、大bE调、大D调;、大C调、大bB调。哏德全在葫芦丝音域的扩展上也做出了重大的探索和改进,他将传统葫芦丝的8音域(4 6 7 1 2 3 5 6)扩展到11个音域(3 4 5 6 7 1 2 3 4 5 6 ),后又从11个音域扩展到13个音域(3 4 5 6 7 1 2 3 4 5 6 7 1)。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葫芦丝制作和演奏人员。2000年、2003年,哏德全分别在昆明和勐养创建了“哏德全葫芦丝艺术工作室”,他工作室20多名工作人员全部是他的徒弟,为葫芦丝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军。
近年来,哏德全一直被特邀为云南省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而且向他拜师学艺的人员也不计其数,除国内的各民族人士外,还有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等国的留学生计200多名。他培养的昆明学生阮梦莹,在2001年中央文化部举办的“推出新人大赛”中获一等奖;他指导的德宏州六年级学生莫俊文,参加“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大赛”演奏《竹林深入》获金奖;他培养的梁河籍昆明学生穆志航、穆志立两兄弟(图22),2004年参加“全国56个少数民族才艺大赛”中,分别获云南省赛区及全国青年组二重奏金奖,等等举不胜举。③他推动了家乡葫芦丝向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哏德全在梁河猛养创建了一个“葫芦丝艺术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创建不仅为猛养的经济发展作出着贡献,还为家乡葫芦丝家乡的葫芦丝向着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民间制作葫芦丝的队伍纷份到他的葫芦丝艺术工作室来取经。现在,民间的葫芦丝制作已走出了传统的制作方式,走上了规范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制作的葫芦丝已能远销国内外。④他配合有关人士编写录制葫芦丝教程,发行葫芦丝音乐专辑,到各地进行演出等,为宣传葫芦丝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哏德全与其它同仁编着了国内第一套葫芦丝,巴乌有在教程及配套VCD光盘,为葫芦丝爱好者自学葫芦丝提供了条件。近年来,哏德全一直是云南省文化厅、广播电视厅特邀的葫芦丝领奏、独奏演员,并录制了不同的音乐题材。云南省多家音像出版社、音像传播公司、唱片公司、台湾风潮唱片公司、滚石唱片公司先后录制出版了他的个人演奏专辑,如《傣风神韵》、《多情的巴乌》、《竹林深处》、《发烧葫芦丝》等,近期又被中国上海天籁唱片公司邀约共同录制了葫芦丝《在那遥远的地方》演奏专辑,将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创出了特色。
哏德全的葫芦丝音乐光盘已响遍国内的大街小巷并远销国外。2001年9月,哏德全到台湾、香港、澳门等地进行民族文化音乐巡回演出。2003年5月随民族文化代表团到韩国参加东南亚文化艺术交流“世界杯一周年纪念日”。2002年10月,哏德全带着回报家乡、感恩家乡,带着对家乡父老的深情后谊到家乡在梁河有着160多年历史文化的“傣族小故宫”南甸宣抚司署及他生长的地方勐养举办了《梁河情?故乡行》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再现了葫芦丝的亘古情长奏起了一曲曲人们熟悉的旋律,古调《幸筚班陶》让在场的人盈眶满泪,那是交融着怎样复杂情感的泪水呀!他举办的葫芦丝音乐演出已无计其数。2005年10月,受美国国家文化部的邀请,哏德全又将联同中国的其它19位民间艺人赴美,与美国主流文化进行交流。
总之,哏德全的名气已誉满世界。他是梁河葫芦丝文化的骄傲,也是梁河人民的骄傲。